联系我们
  • 地址

    南京市钟灵街50号

  • 邮编

    210014

  • 电话

    025-84390322

省自主创新项目“江苏稻-油周年高效丰产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油菜现场观摩测产会在宜兴举办
作者:李霞 文章来源:粮作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05-22 14:05

5月18日,为了有效实施2023年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江苏稻-油周年高效丰产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的工作,加快推进苏南地区稻油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的示范和推广,筛选构建苏南稻油周年高产生产模式,项目在宜兴省级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核心方-宜兴芳桥街道金兰村,召开了直播油菜机械实收现场观摩和测产会。江苏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测产专家组、宜兴市农业局、宜兴市芳桥街道办事处、金兰村党支部负责人、经营主体及部分农户代表以及项目负责人等参加测产会议。

宜兴是传统的苏南粮油优势生态区,但由于农业从业人员锐减,机械化已成为该地区发展高质量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由于油菜种植需要较多用工才能满足受益的目标,油菜种植面积在该地区占比不多。该市农业农村局积极贯彻中央和省的有关“稳粮扩油”的总体要求,今年在国家油菜生产150元/亩补贴的基础上,市局也同步配套了等额补贴,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金兰村合作社积极落实市有关扩种油菜的要求,积极与我院粮作所杨杰所长对接,自2023年优质食味粳稻宁香粳9号机收后,该村合作社首次接茬直播种植了45亩项目参与单位自主培育的常规品种-扬油12号,该品种具有高油、抗病、抗寒以及抗倒伏等特性,全面熟悉和掌握了当地直播油菜的生产参数。今年是本项目在苏南地区实施稻油周年高产模式大面积田间实施年, 在2024年10月水稻实收前茬优质食味粳稻“宁香粳9号”(测产折算亩产813.33公斤)基础上,接茬直播种植了4种油菜高产品种,分别为中油杂501、扬油9号、扬油1号和镇油8号,这些都是我省油菜2024年主推品中。本年油菜种植,采用飞机播种,播种量为0.25kg/亩,在第一年采用25公斤复合肥(18-7-8)为基肥和20公斤/亩复合肥(18-7-8)为薹肥的施肥基础上,在2025年2月11日和3月5日,分两次又增施了10公斤和5公斤的尿素,增加后期群体灌浆结实。当地农机人员和项目组成员在油菜的关键生育期,参照长江下游油菜单产提升技术指导,多次开展田间考察和指导,保证种植的油菜品种顺利渡过了今年罕见的干旱不良气候,顺利完成本年度油菜的生产任务。

经本次现场会邀请的以江苏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谭小力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戴廷波教授、宜兴市农技推广站陈可伟站长和芳桥街道农业局街道办高级农艺师桑贤强等为测产专家的现场考察,重点对项目设置在宜兴市芳桥街道金兰村合作社,直播种植的150亩“中油杂501”油菜品种进行机收测产。本次测产采用收割机现场收割,实际收割脱粒了4.03亩,经籽粒水份测定、称重和专家现场测算,平均亩产为197.29公斤,表现优异。2024-2025年度稻油周年产量合计超过1000公斤,圆满完成了项目稻-油周年生产的产量目标,为本项目稻-油周年丰产苏南生产模式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数。

宜兴市农业局解平局长表示通过两年在金兰村稻-油周年生产模式试验,可为宜兴其他稻油生产区域提供借鉴,将有力促进当地油菜的扩种。作为项目的核心示范基地-芳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朱海云表示,省院把江苏省自主创新项目的苏南示范区放在宜兴是对我们的信任,他们将一如既往地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到会专家和项目组成员均表示,经过2年稻-油菜的周年生产模式试验,苏南模式已经完全克服了直播油菜播种效率和播种密度双低等生产难题,而且通过收获前一周喷施干燥剂提高了油菜籽粒的成熟度,显著提高了油菜的生产效率。今后项目可进一步通过油菜专用肥和专用油菜收割机的尝试,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和机收减损的效率。江苏大学谭小力教授也表示积极帮助项目对接引进江苏大学自主研制的高效油菜专用饲喂式收割机,推进项目技术的集成和创新。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所长杨杰研究员最后指出,稳粮扩油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金兰村作为苏南稻油生产模式的窗口,积极与我院专家合作,在江苏省自主创新项目的支持下,已经完成了2年稻油周年生产运行实践,这将对于下一阶段项目做好苏南地区稻-油生产模式在该地区的推广和示范积累了丰富的实用技术,希望项目成员认真总结并积极示范,为提升当地稻-油周年生产技术水平和助推省院项目的成果真正实施和落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