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地址

    南京市钟灵街50号

  • 邮编

    210014

  • 电话

    025-8439032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2023年度博士后招收公告
作者:粮作所 文章来源:粮作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1-17 14:0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前身为1931年国民政府创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是我国最早按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架构建立的农业科研院所。院部位于风景秀丽的钟山风景区,按专业领域在南京设有16个研究所,按农业生态区划在全省设区市建有12个农区所。建有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食品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93个部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与以色列、德国以及东南亚、中亚地区等18个沿线国家的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与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等28个国际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海外知名院校联合成立国际噬菌体研究中心(IPRC)、IRRI-JAAS联合实验室等9个国际共建平台。院部建有高标准人才公寓、博士后公寓,配套职工食堂、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等设施。

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5名、国家级青年人才4人,5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2人入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1名科技人员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植物新品种权授权数量等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居全国科研教学单位前列,“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与生态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来,主持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17项,省部级奖励82项。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于2001年12月,省内首家农业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3年,被省人社厅表彰为“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6年被授予“江苏省示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别于2010、2015、2020年连续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站紧密围绕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借助全院科技创新平台和资源,在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中博基金特别资助、中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申报方面均获得丰硕成果。2012年以来,工作站依托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先后与诺丁汉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德州农工大学、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田纳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泰国农业大学、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等24所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后39人,受到了海内外博士后的普遍欢迎,得到了全国博管办的肯定。

近年来,江苏省农科院紧紧围绕“建成高水平国际化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目标和“科技引领支撑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持续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博士后队伍招收规模,大力推进国际合作联合培养博士后,打通优秀博士后留院工作渠道,为每一位博士后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施展才华的舞台,热忱欢迎海内外博士加盟!

一、岗位要求

1. 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2. 在站时间为2.5年;

3. 须脱产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 招收岗位详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2023年度博士后招收计划》(附件1)。

二、待遇与保障

1. 在站期间年综合年收入可达55万元以上,其中:

(1)博士后基本年薪20万元(税前);

(2)按在职人员享受成果转化收入分配、科研项目绩效、重大科研业绩奖励等;

(3)支持博士后申报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等,所获资助经费或其中的日常经费部分叠加发放,并对获得资助的博士后给予1-2万元的额外奖励;

(4)支持博士后申报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资助计划”,入选者财政两年资助30万元,叠加发放。

2. 提供院在职在编职工的福利待遇,享受社会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公费医疗(外籍博士后提供商业医疗保险)。

3. 免租金入住博士后公寓。

4. 在站期间可直接申报副研究员职称,进站前已取得副研究员职称的,可申报研究员职称。

5. 出站考核优秀可进编留院工作。

三、联系与咨询

有意者可与相应岗位合作导师联系,填写《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申请表》(附件2),发送至合作导师邮箱。申请国际联合招收博士后的,还须提供英文简历一份。报名及专业咨询联系方式详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2023年度博士后招收计划》(附件1)。

博士后相关政策咨询人事处人才科

联 系 人:殷宪超

联系电话:025-84390040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钟灵街50号

邮政编码:210014

附件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2023年度博士后招收计划.xlsx

附件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申请表.doc

附件3:Postdoctoral Application Form of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doc